古人教子,滿目琳瑯;竇氏燕山,堪稱榜樣。蒙學《三字經》云:“竇燕山,有義方。教五子,名俱揚。”五子俱成棟梁,令人多少人仰慕。付出多少苦心,讓人無限遐想。
竇燕山,五代后晉時期人,原名竇禹鈞。祖籍薊州漁陽,漁陽古屬燕國,故后人稱其燕山。初,竇燕山富有,然為人不善,以勢壓貧。鄉鄰借糧,小斗出,大斗進。而立未得子,日夜憂嘆。某日,夜夢故父勸其痛改前非,積德行善,頓翻然悔悟。
從此,竇燕山周濟貧寒,克已利人,廣結善緣。鄉鄰家貧,無力為女置嫁妝或娶親者,竇氏均慷慨解囊,成人之美。延請名師,舉辦私塾,凡鄉鄰子女皆納之。貧者,親登門接之,免其學費,廣受鄉人贊譽。
之后,其妻連生五子。燕山身教言教,十數年如一日,精心培育,時刻關心起居,尤甚品德修養。五子先后登科及第:長子中進士,授翰林學士,曾任禮部尚書;次子中進士,授翰林學士,曾任禮部侍郎;三子曾任補闕;四子中進士,授翰林學士,曾任諫議大夫;五子曾任起居郎。當時人稱竇氏五龍。
當時,侍郎馮道曾賦詩曰:“燕山竇十郎,教子有義方。靈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。”對竇燕山“五子登科”之事倍加贊揚。“義方”者,“仁義”也。父輩身教必對其子影響至深,桃李不言,其下成蹊。注重己身修養,行克己利人之舉,何患后輩有不良。 |